中马互认+双轨采购!解码马来西亚医疗器械市场准入“最优解”

当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加速全球化布局,“东南亚”已成为不可错过的战略高地。而马来西亚作为东盟核心成员国,凭借旺盛的设备需求、独特的双轨医疗体系与友好的中马互认政策,正成为中国械企出海的“黄金目的地”,其市场机遇与准入规则值得深度拆解。
在明确的政策支持下,马来西亚医疗器械市场形成“传统刚需+新兴增长”两大赛道格局,需求驱动逻辑清晰可见。
传统刚需赛道传统赛道聚焦影像诊断设备、一次性医疗耗材、慢病监测、康复与老龄护理设备,均存在明确的市场缺口,为中国械企提供广阔空间。
影像诊断设备:当前马来西亚CT装机量仅10台/百万人口,MRI覆盖率不足OECD国家的20%;而医疗旅游产业(如高端体检、肿瘤诊疗)蓬勃发展,私立医院对PET-CT、高端超声扫描装置等高端设备需求旺盛。尽管马来西亚本土能生产基础医疗设备,但CT、MRI、PET等高端影像设备高度依赖进口,主要供应商来自美国、德国、日本,近年来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逐渐上升。
一次性医疗耗材:年均需求超80亿件,手术手套、输液器、针管等常规耗材采购量大、频次高,马来西亚是全球最大的医用手套出口国,本土产业链完善,但高端耗材仍依赖进口。
慢病监测:马来西亚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病率显著高于东盟平均水平,叠加老龄化加速(60岁以上人口占比7.8%,2030年将升至15.3%),家用医疗与基层医疗对慢病监测设备的需求持续攀升,成为核心刚需。
康复与老龄护理设备:银发经济带动轮椅、助行器、康复设备需求快速放量,社区护理与养老机构对相关产品需求明显。
此外,智能穿戴&远程医疗与绿色低碳医疗设备两大新兴赛道,凭借政策红利与明确目标,正成为马来西亚医疗器械市场的增长核心。
智能穿戴&远程医疗:马来西亚MySejahtera2.0系统推动相关设备接入医保,心电监测、血氧手环等产品年增速超35%,政策持续释放红利,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绿色低碳医疗设备:为实现“2030年政府医院碳排放降低45%”的目标,无汞体温计、节能影像系统、可回收耗材等绿色低碳医疗设备纳入优先采购范畴。
公立医疗系统由马来西亚卫生部(MOH)主导集中招标,覆盖全国大部分人口,是医疗器械市场的基础和“量”的主要来源。公立医疗系统作为民生保障核心,采购决策严格遵循卫生部集中招标规则,以“满足基础诊疗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响应政策目标”为核心,重点聚焦影像诊断设备(CT、MRI)、一次性医疗耗材(手术手套、输液器、注射器)及慢病监测设备(如血压仪、血糖仪)等。
私立医疗系统主要服务中上阶层及医疗旅游人群,采购决策以“临床竞争力、患者体验、品牌溢价”为核心,自主采购特征显著,偏好高端创新产品(如三代试管婴儿设备、微创外科系统、高端影像设备等),私立系统的采购流程更为灵活和商业化,核心是临床价值、品牌声誉和关系网络。
无论进入公立还是私立医疗系统,境外企业进入马来西亚医疗器械市场,均需完成马来西亚医疗器械管理局(MDA)的注册,并通过本地授权代表及持有有效机构许可证(Establishment License)的本地企业合作共同推进采购流程。
贝壳社策划的“东南亚医疗器械深度考察之旅(马来西亚站)”,通过“对话顶级经销商+参访高端私立医院”两大核心环节,为企业提供破局方案,精准对接关键资源:
洞悉渠道密码:对话本地顶级经销商GlobalHealGroup,该企业深耕马来西亚市场多年,将为参团企业拆解市场“供需图谱”,助力企业精准锚定赛道、筛选优质合作渠道;
解码采购需求:参访PantaiHospitalKualaLumpur——马来西亚高端私立医院代表,实地解锁私立医疗体系运作逻辑,聚焦重点特色科室,让企业近距离观察设备配置,实现产品与需求的精准匹配。
当前,马来西亚正处于医疗器械市场爆发的“黄金窗口期”:中马互认政策护航审批提速、核心赛道需求缺口明确、合作渠道可触达。贝壳社“东南亚医疗器械深度考察之旅”早鸟优惠限时开放,11月23日启程,助力中国械企解锁医疗出海新可能。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