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大型研究:18万癌症患者的“医保生死差”


过去十余年,以Keytruda、Opdivo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席卷癌症治疗领域,被誉为外科手术、放疗、化疗之外肿瘤疗法的“第四极”。它们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与癌细胞展开一场不再依赖化疗的博弈。

自从2011年首度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黑色素瘤以来,ICIs逐步拓展至非小细胞肺癌、肾细胞癌、膀胱癌、头颈癌、结直肠癌等实体瘤。这些ICI疗法尤其为那些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命延长提供了希望,例如晚期/转移性黑色素瘤、IIIB/IV期不能手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晚期/复发性肾细胞癌(RCC)、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头颈鳞癌、晚期/三线用药/免疫联合化疗胃癌/食管癌/肝癌、霍奇金淋巴癌等。

然而,所有患者都能抓住ICIs这根救命稻草吗?

数据似乎有些令人沮丧。希望的光芒,并没有无差别地照入每一间病房。

ICI药物的价格普遍高昂,单年治疗费用往往超过十万美元。在这样的现实下,免疫治疗不只是科学突破,也是一场制度考验。

2025年7月,美国医学会旗下权威期刊《JAMA Network Open》发表了一项由美国癌症协会主导、覆盖近18万名患者的大型研究。这项研究揭示出一个令人警醒的现象:ICIs的引入虽然整体提高了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却在医保覆盖不均的人群之间,悄然扩大了生存差距。

 

01

同病同药不同命

这项由美国癌症学会主导的研究,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基于美国癌症数据库的回顾性观察研究之一,涵盖了2002至2019年间18岁至64岁新诊断的IV期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与肾癌(RCC)共18万余例患者,系统评估了ICIs批准上市前后,不同医保覆盖人群的两年生存率变化。这一人群的选择排除了65岁以上受Medicare覆盖者,使得医保覆盖的差异成为真正可对照的变量。

数据显示,在ICIs药物被纳入治疗方案后,三类医保状态人群的两年总生存率均有提高,但提高幅度出现显著差异:

  • 黑色素瘤患者中,拥有私人保险的人群,两年生存率从28.7%跃升至46.0%;无保险人群仅从16.2%提高至28.3%。两者间生存差距从12.5个百分点拉大至17.7个百分点。
  • NSCLC患者中,私人医保者生存率从19.9%升至27.1%,而无保险者仅从11.0%增至15.2%。生存差距扩大至11.9个百分点。
  • RCC中,私人医保者生存率由36.1%升至47.2%,无保险者从22.2%升至26.3%,但差距增幅相对较缓。

进一步的分析确认,无保险患者与私人医保患者间的生存差距在ICIs推出之后显著扩大,且趋势随时间积累而增强。

更令人警醒的是,在剔除ICIs刚推出的“缓冲期”后,双方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例如在NSCLC中,无保险患者与私人医保者的两年生存率差值增加至13个百分点。

 

02

Medicaid与私人保险差异

与无保险人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Medicaid覆盖人群。数据显示,在黑色素瘤、NSCLC和RCC三种癌症中,Medicaid患者的生存率提高幅度与私人医保者相当,差距并未扩大。

这组结果提示,虽然Medicaid服务水平或存在地域性差异,但其在ICIs等高价疗法的覆盖上,仍具备“托底”能力。不过研究也指出,Medicaid患者更集中于低收入、农村地区与少数族裔人群,他们仍面临更高的基础疾病负担与治疗路径复杂性。因此,虽然整体生存率上接近私人医保,但其获得治疗的过程往往更具障碍。

 

03

无保险的现实

JAMA研究还发现,无保险人群在癌症诊断、转诊、治疗启动等关键节点上存在系统性延迟:

  • 与私人医保患者相比,无保险者初诊时更可能处于晚期(IV期);
  • 其接受放化疗、免疫治疗或靶向治疗的可能性低于保险覆盖者;
  • 在ICIs治疗启动时间上,平均延迟2–4周以上。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类延迟对ICIs这类对肿瘤负荷敏感的疗法尤其不利,可能大幅削弱治疗效果。这意味着,在账面数据中,无保险患者用上ICIs的比例就已大打折扣,最终在生存率上的差距就不仅仅是医保问题,更是时间与路径问题的累积。

JAMA研究还揭示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重叠现象:美国未扩展Medicaid的10个州,集中在中南部与西南部,正是癌症早筛率最低、死亡率最高的区域;这些州中,无保险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且肿瘤诊断延迟问题严重。

这意味着,在ICIs成为新标准治疗的今天,其可及性不仅被医保决定,也被地理与经济因素共同塑造。

 

04

医保差异何以造成“生死天堑”

首先是经济负担。根据参考资料,ICIs治疗的年度费用普遍在17万至25万美元之间,完整疗程花费可超过50万美元。即便有患者援助项目或非营利机构支持,绝大多数无保险者仍无法负担长期治疗及监测带来的巨大开销。JAMA文献还指出,仅医保报销价格在Medicaid中每次也达7000–8000美元,考虑到疗程平均持续数月至数年,这一负担对无保险者几乎是“灾难性”。

其次是医疗路径的不对等。拥有私人医保的患者通常更容易进入大型癌症中心,享受标准化、前沿化的免疫治疗路径,接受多学科会诊,获取精准的PD-(L)1检测与动态随访。而无保险者往往局限于区域性基层医疗资源,难以及时转诊,甚至缺乏明确诊断。研究指出,即使最终接受了ICIs治疗,开始时间晚、随访不足也大大削弱了疗效。

从人口特征来看,无保险群体通常更年轻(18–49岁占比更高)、多为少数族裔(非西裔黑人与西裔患者比例高出私人医保群体2–3倍),居住在低收入与非都市区的比例也显著更高。这些社会决定因素本身已是影响生存率的重要变量,而在ICIs治疗成本高、资源集中化的背景下,这些差异便进一步放大。

政策层面,研究特别指出,联邦《平价医疗法案》(ACA)所推动的Medicaid扩张计划,曾在部分州显著提高了医保覆盖率。但截至2025年,仍有10个州拒绝扩张计划,其中不乏癌症高发、人均收入偏低的地区。这意味着,在一些州,数百万潜在晚期癌症患者仍无法接入医保体系。

 

05

雪上加霜的“大而美法案”

美国政策上的“朝令夕改”也是期盼ICIs药物惠泽的肿瘤患者的梦魇。这边刚推出《平价医疗法案》不久,那厢“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又来了一招“上屋抽梯”。

在医疗保障领域,“大而美法案”被广泛解读为削减Medicaid的重型冲击。在未来十年中,该计划将削减约1万亿美元资金投入 。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的估算,可能有约1090万至1700万美国人因这项政策失去Medicaid覆盖 。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尤其是那些依赖ICIs治疗但无商业保险而依赖Medicaid的群体,这意味着生存机会将再次严重萎缩。正如JAMA研究指出,Medicaid与私人保险患者在ICIs时代的生存率差距几乎等同,但一旦覆盖被砍,该群体很可能沦为无保险状态,生存优势将立即消失,甚至低于其他无保障患者。

此外,法案还将推行80小时/月或等效培训,并引入资格每半年审核机制。现实经验表明,即便措施看似轻量,也往往导致大量合格患者因繁琐手续而失去覆盖,例如如阿肯色州以前相关政策曾导致数千人脱保。

基础场所医疗也将受到冲击。Medicaid收入占比高的农村医院可能面临资金崩盘甚至倒闭风险。而这些医院正是偏远地区患者接受ICIs治疗前的关键环节,一旦关闭,原本就处于医保边缘的群体将进一步失去基本医疗保障。

因此,即便ICIs等突破性技术继续发展,若制度不调整,其红利将继续向已覆盖人群倾斜,而无保障者将被排除在救命机会之外。

 

06

安得广厦千万间?

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带来癌症治疗的“生存飞跃”——从黑色素瘤到非小细胞肺癌,从肾癌到头颈癌,一系列晚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被大幅拉长——我们本应迎来医学与人类命运的共振。但JAMA近期这项以18万多位真实病例为样本的研究,却揭示了一个令人沉默的现实:科技的进步没有打破阶层的边界,反而在某些地方加深了它。同一种癌症、同一代疗法、同一国家的患者,在拥有与没有医保之间,生存曲线就此分叉。医保不再只是财务保障,它正成为生命延续的前提条件之一。这不仅是伦理问题,更是制度问题。

如果说ICIs代表的是一个“精准医学时代”的破晓之光,那么这项研究则像一道投影,映出了技术背后的影子:一套未能随之进化的支付与覆盖系统,正在让某些人站在光里,某些人永远留在阴影中。

下一个颠覆性疗法,无论是个性化疫苗、细胞治疗,还是mRNA平台上的肿瘤组合药物,都将继续“一刀劈开生死路”。所以我们看到的,不只是肿瘤治疗方式的革新,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如何在“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现代社会找到生存发展与公平合理的平衡点。

WechatIMG5116

Ref.

Zhao, J. et al.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and Survival Disparities by Health Insurance Coverage Among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ancer. JAMA Netw Open. 2025;8(7):e2519274.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5.19274

Russo, M. Survival rates for cancer patients on immunotherapy depend on insurance coverage, study finds. STAT. 07. 07. 2025.

Payne, D. et al. Survival rates for cancer patients on immunotherapy depend on insurance coverage, study finds. STAT. 03. 0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