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盘涨超110%,维立志博今日港股上市


今日,维立志博(09887.HK)正式港股上市。开盘涨幅达118.85%,市值超110亿港元。

日前,维立志博公布了其全球发售H股的配发结果。全球发售3686.25万股H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占43.48%,国际发售占56.52%。最终发售价定为每股35港元。

此次IPO,维立志博认购场面火爆,据富途数据显示,其融资申购倍数已超过3000倍,融资申购金额高达3300亿港元。

 

01

达成超13亿美元BD

招股书显示,维立志博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临床阶段生物科技公司,专注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他重大疾病新疗法的发现、开发及商业化。截至目前,维立志博拥有超10款创新候选药物的差异化临床管线,其中6款已成功进入临床阶段,4款主要产品均处于全球临床进度领先的候选药物之列。

从成立至今,维立志博共完成了8轮股权融资,累计募集资金约1.51亿美元。其估值也从Pre-A轮的9,700万元增长到C+轮的31.3亿元,实现了指数级增长。

此次IPO招股引入基石投资者9席,共认购6900万美元(约5.42亿港元),包括正心谷资本、高毅、OrbiMed、TruMed、腾讯、易方达、睿远、SAGE和汉康资本。

维立志博目前处于产品上市前的研发阶段,因此几乎没有营业收入。招股书显示,其在2022年和2024年上半年均无收入。2023年确认的890万元收入,并非来自产品销售,而是根据与百济神州的协议,为其提供的桥接研究服务收到的款项。

对于一家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获得行业领先企业的认可与合作,是其技术和管线价值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明。维立志博对外合作策略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现金流,更实现了资本效率的最大化。

2021年12月,维立志博与百济神州达成协议,授予后者在大中华区以外开发、生产和商业化其LAG-3抗体LBL-007的独家权利。该交易的总金额高达7.72亿美元,包括首付款、里程碑付款以及未来销售额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2024年11月,维立志博与Aditum Bio通过NewCo合作,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和商业化维立志博的CD3/CD19/BCMA三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LBL-051。该交易总价值高达6.14亿美元,此外维立志博还将获得潜在的特许权使用费以及在新公司中的股权。LBL-051通过同时靶向CD19和BCMA,有望在多种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清除更广泛的病理性B细胞,从而激发更强效且持久的疗效。

 

02

专注创新药

神经内分泌癌(NEC)是一种高度增殖性肿瘤,约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10%~20%,肺、消化道、膀胱等多种器官均可发病。其中肺外神经内分泌癌(EP-NEC)与小细胞肺癌高侵袭转移特征相似,疾病进展迅速。

目前,晚期EP-NEC的一线治疗主要以含铂化疗为主,ORR约为30%~50%,中位生存时间(mOS)仅1年左右。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EP-NEC患者约5.8万,中国1.5万。

4-1BB靶点因其强大的免疫激活潜力和难以克服的毒性问题,包括BMS、辉瑞在内的多家巨头都曾尝试开发4-1BB激动剂,但均因严重的肝毒性而宣告失败或中止。

LBL-024是一种PD-L1与4-1BB双靶向双特异性抗体,有望成为首款获批的EP-NEC靶向疗法,目前处于关键临床阶段。LBL-024可解除PD-1/L1免疫抑制并强化4-1BB调节的T细胞激活,实现协同消灭肿瘤的效果,具有较PD-1/L1抑制剂更强的广谱癌症治疗潜力。

在中国的I/II期临床试验中,LBL-024不论作为单药疗法或与化疗联合使用,均对治疗晚期EP-NEC表现出令人鼓舞的疗效信号且安全性良好。LBL-024于2024年4月30日获药品审评中心(CDE)批准开展单臂关键注册临床研究。2024年10月,LBL-024获CDE突破性治疗药物认定(BTD),2024年11月获FDA孤儿药认定(ODD)。

除神经内分泌癌之外,维立志博计划逐步拓展LBL-024在非小细胞肺癌、胆道肿瘤、卵巢癌等多种常见癌症类型中的治疗应用,有望将其打造为一款前景广阔的、适用于多种适应症的有效抗肿瘤药物。

除了LBL-024,维立志博还拥有一个由其他临床阶段候选药物组成的、具有深度和广度的产品组合。

LBL-007:一款靶向LAG-3免疫检查点的单克隆抗体,LAG-3是继PD-1和CTLA-4之后最重要的下一代免疫检查点之一。维立志博已将该资产在大中华区外的权益授权给百济神州。此外,维立志博探索其在鼻咽癌等相对“蓝海”适应症中的应用,也体现了其差异化开发策略。

BMS的Opdualag作为首个获批的LAG-3疗法,已经迅速成为重磅炸弹级产品。其2024年的销售额为8.7亿美元,BMS预计其峰值销售额有望达到40亿美元。

LBL-034:一款靶向GPRC5D和CD3的T细胞衔接器,主要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GPRC5D是一个在骨髓瘤细胞上高表达的新兴靶点。LBL-034采用的2:1不对称设计旨在提升安全性,降低细胞因子风暴的风险。

LBL-033:一款靶向MUC16和CD3的T细胞衔接器,MUC16(也称CA-125)是在卵巢癌等多种上皮性肿瘤中高表达的靶点。开发针对此类靶点的TCE疗法,有望将免疫治疗的范围扩大到更多“冷”肿瘤。

此外,管线中还包括LBL-019(靶向TNFR2的抗体)、LBL-015(PD-1/TGFβR2双特异性抗体)等。这些项目共同展示了维立志博在肿瘤免疫领域的深度布局,其策略是系统性地开发能够克服第一代IO疗法耐药性的新机制药物。

 

03

 技术平台:创新的引擎

维立志博的持续创新能力,建立在其LeadsBody™平台、X-body™平台在内的专有技术平台之上。这些平台不仅是其当前管线的基石,也是未来持续产出创新候选药物的保障。

LeadsBody™平台专注于开发TCE疗法,维立志博在该平台的设计上同样追求差异化。以其GPRC5D/CD3双抗LBL-034为例,采用了非对称的2:1结构(两个GPRC5D结合域,一个CD3结合域)。这种设计旨在降低非抗原依赖性的T细胞激活,从而减少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等严重副作用的风险,在保证强效杀伤的同时寻求更优的安全性窗口。高价值对外授权的三特异性抗体LBL-051的成功,进一步验证了该平台的技术实力和商业潜力。

X-Body™平台专注于设计靶向4-1BB的双特异性抗体,其核心产品LBL-024正是基于此平台开发。4-1BB是T细胞上一种强效的共刺激分子,能显著增强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但其系统性激动会导致严重的肝毒性。X-Body™平台通过设计一种特殊的2:2对称四价抗体结构,实现了“条件性激动”。

康方生物、维立志博的核心战略均聚焦于开发具有FIC、BIC潜力的创新抗体药物,特别是技术壁垒较高的双特异性抗体。其中,维立志博成立之初便战略性地避开了当时竞争激烈的PD-1赛道,转而攻克更具挑战性的下一代免疫治疗靶点。其核心技术平台包括专为解决4-1BB激动剂毒性问题设计的X-Body™平台,以及开发TCE疗法的LeadsBody™平台,旨在实现差异化竞争和技术革新。

康方生物核心的Tetrabody™技术平台专注于高效开发创新的四价双特异性抗体,并成功开发出全球首款获批上市的卡度尼利单抗(PD-1/CTLA-4双抗),以及依沃西单抗(PD-1/VEGF双抗),充分证明了其在双抗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然而,康方生物多款产品获批上市,创造了显著的销售收入。而维立志博目前仍处于临床阶段,尚无产品获批上市,其估值高度依赖于核心产品LBL-024(PD-L1/4-1BB双抗)的临床和获批上市。但康方生物的成功,为维立志博展示了一条从临床研发走向商业成功的可行路径。

对于维立志博而言,此次IPO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LBL-024的成功将是驱动价值的核心引擎,而多元化的管线和BD合作策略则为其提供了潜在的增长空间。后续发展如何,仍需拭目以待。

WechatIMG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