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说透!创新药大变局中的大机遇:医保、并购、科创板、全球化… | 医线观察


 作者丨天一

最近,创新药领域可是好不热闹。

被刷屏的主要有四个事件:Biogen在研AD新药起死回生、亚盛医药成功登陆港交所、安进购入百济神州20.5%的股份、AD新药GV-971正式在中国有条件获批。

创新药成为医药圈谈论最多的话题,这在前几年是想象不到的。如果把时间拨回到2015年,如果不是当年7月,一纸意在提高仿制药审批标准140号文件,改变了一直以来创新药“被打压”的命运,或许就不会有四年后的今天创新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更不会有如今创新药企IPO的一波又一波热潮。

在港股,亚盛医药以751倍的超额认购登顶“2019港股超购王”。在科创板更有数据显示,截止9月中旬的16家准科创板上市企业中,就有8家企业来自生物医药产业,成为本轮上市潮的主力军团。

那么在这一轮大浪潮中,创新药行业正经历着怎样的变局?下一个十年医药行业是否有望迎来黄金10年?医保控费、行业并购、全球化等等挑战背后,医药投资领域又蕴藏着怎样的机遇?近日同写意15周年大会分论坛《科创板下大环境下的生物医药投融资逻辑》,围绕新环境下创新药投资逻辑、机遇、挑战等话题,与会嘉宾们展开了讨论。作为受邀媒体,贝壳社现将核心点和主要内容归纳如下,欢迎探讨。

谈科创板

整体来看,今年A股医疗健康相关公司或基金表现都非常好。

估值层面,国内企业依旧远高于海外,具体来说是A股高于港股,港股高于海外。平安创投合伙人周晖给出的一组数据显示:2019年A股医药行业的平均市值预计为42倍,港股是20.8倍,美股15倍,也就是说国内大概是国外2-3倍的水平。

当下,中国医疗市场总规模超过10万亿,龙头企业在二级市场的增速和市值表现十分强劲,但另一方面,目前整个资本市场的成熟度还是不够。“在国外,很多新药研发企业不会去IPO,而是被大型医药公司收购,刺激市场再循环,但国内这方面的制度建设还不是特别完善,导致一级市场的退出路径相对单一。”周晖认为,科创板的出现及其制度的创新,可能会带来一些突破。

比较科创板和港股的区别,周晖表示科创板的推出比港股大概晚了一年,因此总注册规模要小很多,但从排队数量来讲,科创板远高于港股;此外,港股的募资规模虽高于科创板,但从后期增幅来讲,科创板将远高于港股。

从目前受理情况来看,科创板不仅仅有生物医药,还有高端化学、高端医疗设备及相关技术服务。在周晖眼里,科创板对生物医药企业的审核,关键在于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这里面有三点,一是看有没有独立的知识产权;二是有没有持续创新的能力,而非单产品公司;三是技术是国际领先还是国内领先。”

此外,周晖也将目前科创板被否企业的原因归结为以下三点:应收账款偏高,整体市场规模达50%;推广费用比较高;第二大客户信息披露含糊。他表示,这三点从侧面反映出这些公司技术创新能力是不够的,如果有很强的技术创新能力,那对上下游的溢价就非常强,就不会存在应收账款等问题。

也就是说,核心还是在于技术的创新性和领先性。

谈全球化

“全球制药话语权三分天下,有没有中国?”

这是E药经理人系列媒体执行出品人谭勇在演讲中所提及一句话。而当天,全球化(全球临床、全球商业化)成为被谈论最多的话题。

“全球创新药市场,中国只占4%多一点,其中肿瘤占比偏高,其他领域都在1%以下。”同写意新药英才俱乐部理事长朱迅则点出了当下我国创新药全球化现状。

建信资本创始人、H50理事苑全红在分析美国创新环境时表明,全球市场正是其生态持续的重要因素之一。“早期我们可能没法开拓欧美市场,但是我们可以合作。做新药一定要做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你的市场也要放眼于世界。”他表示,全球的商业价值还意味着要有全球临床的运营能力,否则有全新机制的靶点,但只有中国的市场,是远远不够的。

“看一个公司品种时,我们还是关注它全球的创新力,如果闭门造车,未来的竞争是非常弱的,”周晖同样表示,如果看一家中国企业,会关注其是否在美国申报,是否进入临床二期等。

“今天对创新药影响最大的,就是政策带来的变化,而大家对新药的理解,也逐步接近国外创新药的定义。”这是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洪坦所观察到的全球化。

在回答“创新药3.0何时到来”这一提问时,朱迅也提到中国制药领域下一步不应该是2.0,因为这个阶段很多东西都还难以进入全球市场。正如当下我们绝大部分标的物都是中国的权益,而中国权益意味着你的市场只在中国。

“我个人认为,投资者和创业者不一样,因为创业者做的事情是一个花朵,它再怎么强调也是一个花朵,但投资者要关注的不仅是这个花朵,还有它在森林里的价值。”

欣喜的是,当下中国头部创新药企业已显示出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和能力。谭勇表示,全球制药的门槛是159亿,如果按这个要求来统计,中国的制药公司还是有的,其中以恒瑞为典型。

谈并购

公开数据显示,2019 上半年医疗健康行业融资总额约300亿元,对比18上半年几近腰斩。不过在资本寒冬的另一面,2019年上半年医疗行业并购数量较2018年下半年环比增长35%,交易金额增长45%,市场集中度呈进一步提高趋势。

“鼓励行业的整合并购,推动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是接下来不可逆的趋势。中国医药企业大概有7400多家,未来大部分将会被挤出市场。”周晖表示。

这背后反映出的,其实是当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中度的问题。

谭勇形容这一现状为:多小散乱。他发现市场进入到一个新的怪圈,“只要做创新药都可以上市,都可以自己玩,大家没有分工合作,一个人干到底,最后市场被玩坏。”

该背景下,传统药企成为关注的焦点。“创新药环境正在面临资本寒冬,大家集体期待的是传统大药厂加入到创新药项目的并购中来,这是创新生态不可缺少的一环。如果离开了传统大药厂的并购,只是资本单一退出,这个事情是不成立的。”

谭勇同时指出,与创新研发新秀相比,传统综合型医药公司的创新能力建设与项目储备不分伯仲。虽然传统药企在融资项目、新药批件等方面没有做特别的新闻宣传,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优秀的传统医药公司的确有一定的创新积累。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洪坦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表示,以往传统药企大多处于稳中求进做创新药的状态(仿制药为主),但近两年尤其是“4+7”以来,大家心态急转弯,不再仅仅通过每年仿制药的大量收入,来培养创新药。

谈医保

医保自然也是避不开的一大话题,正如有句话说,医保黄金10年带来中国医药的黄金10年。

支付一直是制约我国医药企业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从支付结构来看,国内社保占比大约在45%,自费占50%,商报占5%。通和毓承合伙人朱忠远则算了一笔账:目前医保大概在12000亿,其中30%就是3600亿,这意味着可以再造出约18个恒瑞,而一个恒瑞又相当于约50个独角兽。也就是说,市场依旧存在着足够的机会。

不过在创新药的医保补贴上,朱迅认为在过去的30年和未来的30年,更多依旧是美国的医保费用补贴全球创新药,中国医保对创新药的补贴依旧存在难度。

而随着社保总支出超过总收入的增速,医保控费也成为近年来的主要政策方向之一。新形势下,围绕着商业保险的医疗控费,被认为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我们现在基本医疗保险怎么支付还不清晰,商业保险还没有看到太多,”苑全红表示。

这方面,谭勇认为企业需要注重商业模式的设计,因为往往决定走哪个渠道,就意味着组织架构将对接在哪个方面。

谈大变局

“大变局已经在发生了,医药行业黄金十年大势所在。”

在《医药投资大变局中的大机遇》的主题演讲中,朱忠远认为一个变革时代正在到来。

这一话题下,“2015年的分水岭”和“TMT领域发生的事,创新药领域同样在发生”是讨论最多的两个方向。

2015年,140号文件首次提出“对于国内已上市原研药的仿制药,获准上市的条件是要完全实现质量与原研药一致,否则无法获批”,这一对仿制药审批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得原研药一直以来遭遇的困境得以缓解。

“2015年以前,我们根本看不到创新药在中国发展的任何机会,2015年以后,大家又觉得创新药特别好,”洪坦将当时的这一转变比喻为过山车。

“从整个制度环境来看,从2015年药监改革到现在,创新药的黄金时代确实刚刚开始,”谭勇表示。

此外,谭勇认为医药领域一如当年的TMT行业,那时互联网公司虽然很牛,却没有一家走到全球,但差不多十年时间奇迹就出现了,百度、腾讯等都跑出来成为顶尖互联网公司。而这些在TMT发生的事,或将发生在创新药领域。

“几年前恒瑞的估值还在500亿,现在是4000亿,在TMT发生的事情,创新药领域正在发生,”谭勇举例表示。

当然,伴随着大变局而来的,必会有狂风暴雨,或大浪淘沙,很多企业的泡沫可能会破掉,同时也将有新的企业崛起。

小结

上市、商业化、全球化、并购、医保、变革等无一不是当下企业思考、关注或正在经历的关键环节。回过头来看,IPO作为其中一环并不就意味着天大的成功,其更不是一锤子的买卖,市场对它的价值认可也将伴随着企业成长路径而改变。

而在这过程中,谁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最快地进入临床、市场、医保等等,从而确保市场份额和优势,或许才是当下评价一家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

一如谭勇所说:(上市)快和慢不是问题,能不能做大是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