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诚健华2025Q1:实现盈利,核心产品奥布替尼同比增长89.2%
作为公司商业化支柱,奥布替尼当季收入同比增长89.2%,达3.1亿元,延续了其在血液瘤治疗领域的强劲放量态势。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一季度净利润达0.14亿元,实现单季度盈利,彰显了核心产品商业化能力与授权合作模式的双重增效。
诺诚健华以奥布替尼为核心品种,协同坦昔妥单抗、ICP-248、ICP-B02等创新药物,通过单药及联合疗法覆盖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多发性骨髓瘤(MM)及白血病等领域,全面夯实血液瘤管线竞争力。
奥布替尼凭借高选择性共价不可逆结合机制,对BTK激酶的抑制活性显著优于同类产品,且极少影响其他激酶,安全性优势突出。目前已获批复发难治套细胞淋巴瘤(r/r MC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r 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r/r SLL)及复发难治边缘区淋巴瘤(r/r MZL)三大适应症,且这三项适应症均纳入国家医保。
2024年奥布替尼销售额突破10亿元,同比增长49.14%,跻身十亿级大单品行列。2025年第一季度乘胜追击,实现销售额3.1亿元,同比增加89.2%。

奥布替尼往年销售额(单位:亿元)
在MZL领域,目前仍缺乏最佳系统治疗方案。BTK抑制剂是近些年Chemo-free 方案中重点探索的靶向治疗之一,相较于来那度胺,BTK抑制剂在安全性上有更好的表现,奥布替尼是国内目前首个且唯一获批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边缘区淋巴瘤的BTK抑制剂,市场潜力持续释放。
坦昔妥单抗(Tafasitamab)是一款靶向CD19的Fc结构域优化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其联合来那度胺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的上市申请已于2024年6月获NMPA受理,有望成为中国首个获批治疗r/r DLBCL的CD19单抗。这款产品将成为公司血液瘤板块新的增长极。EHA 2024公布的国内单臂2期数据显示,独立评审委员会(IRC)评估客观缓解率(ORR)达73.1%,疗效显著。目前该产品正布局滤泡性淋巴瘤(FL)、边缘区淋巴瘤等更多适应症,商业化潜力待进一步释放。
作为中国首个获突破性疗法认定的BCL2 抑制剂,ICP-248(Mesutoclax)聚焦BTK抑制剂耐药的复发/难治套细胞淋巴瘤(R/R MCL)及初治CLL/SLL 领域。2025年Q1诺诚健华启动 ICP-248与奥布替尼联用一线治疗CLL/SLL的注册性3期临床试验。
在全球BCL2抑制剂市场,目前艾伯维的维奈克拉已获批,2024年销售额达25.83亿美元,覆盖CLL/SLL、AML、MCL等适应症。国内竞争中,2025年4月,百济神州的Sonrotoclax新药上市申请(NDA)已获受理,并被纳入优先审评,拟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成人患者。 2024年11月,亚盛医药的Lisaftoclax(APG-2575)单药治疗R/R CLL/SLL的NDA获CDE受理,并被纳入优先审评。
双特异性抗体ICP-B02(CD3×CD20)的静脉及皮下制剂在FL和DLBCL患者中均展现良好疗效,为淋巴瘤治疗提供更便捷的给药选择。另外,布局的ICP-490、ICP-B05等品种,进一步覆盖多发性骨髓瘤等细分领域。至此,诺诚健华在血液瘤领域形成 “BTK抑制剂+抗体+ BCL2抑制剂” 的产品组合。
诺诚健华围绕B细胞、T细胞信号通路核心靶点,构建覆盖多发性硬化(MS)、银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适应症的差异化管线,多款产品进入临床关键阶段。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全球有约290万患者。原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PPMS)和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SPMS)这两个亚型适应症的治疗手段匮乏,目前全球仅有罗氏的Ocrelizumab(奥瑞立珠单抗)用于PPMS 的治疗。2024年,奥瑞立珠单抗销售额高达76.80亿美元,同比增9%。
作为高选择性 BTK 抑制剂,奥布替尼凭借卓越的血脑屏障穿透能力,在中枢神经系统免疫调节中展现独特优势,成为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的潜力First-in-class药物。目前正在进行用于治疗PPMS和SPMS的美国3期临床试验,预计分别在 2025年上半年、2025年实现首例患者入组。
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领域,奥布替尼3期临床进展顺利,预计2026年上半年递交新药上市申请(NDA),依托血液科领域的商业化优势,有望快速实现市场放量。
针对SLE,作为全球首个在临床2期展现绝佳疗效的BTK抑制剂,奥布替尼2b期临床试验已于2024年完成患者招募,预计2025Q4读出数据。
沙利文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银屑病药物市场规模为14.36亿美元,2025年预计增至32.55亿美元(CAGR 31.4%),2030年将进一步突破至99.44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增量市场之一,尤其是口服药物存在较大未满足需求。
ICP-488瞄准了年复合增长率超30%的中国银屑病市场,全球范围内,仅BMS的氘可来昔替尼获批,诺诚健华有望凭借更高应答率与口服便利性抢占先机。ICP-332正在进行针对开发特应性皮炎的临床3期试验、同步开展白癜风2/3期临床试验。
在国内,针对TYK2靶点,处于3期临床的有Nimbus的Zasocitinib、杭州高光的的TLL-018,以及ICP-332和ICP-488。诺诚健华的两款TYK2 抑制剂研发进度处于国内第一梯队,预计将拥有较好的商业化潜力。
除核心品种外,公司在自免领域前瞻布局口服小分子、环肽及分子胶等创新疗法,多款临床前项目聚焦类风湿关节炎、狼疮肾炎等复杂适应症,持续充实早期管线。

诺诚健华自免领域口服疗法布局,图片来源:公司官网
ICP-723是一款第二代泛TRK抑制剂,用于治疗未接受过TRK治疗及对第一代 TRK抑制剂耐药的NTRK基因融合阳性癌症患者。NTRK融合基因在唾液腺癌、分泌型乳腺癌、婴儿纤维肉瘤等罕见肿瘤中发生率超90%,中国每年新发相关患者约6500例,目前临床治疗选择有限。目前该药物针对成人及青少年患者的新药上市申请(NDA)已于2025年4月获国家药监局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通道。
诺诚健华自主研发的 ADC 平台以不可逆生物偶联技术、亲水性连接子及高效细胞毒性载荷为核心优势。依托该平台开发的首款B7-H3靶向ADC产品 ——ICP-B794,在临床前研究中对小细胞肺癌(SCLC)、非小细胞肺癌(NSCLC)等实体瘤显示出强效抗肿瘤活性。ICP-B794 的新药临床试验(IND)申请已获受理。
B7-H3作为B7家族跨膜糖蛋白,在肺癌、胰腺癌、肝癌等多种肿瘤中存在异常高表达,且与患者预后不良、生存期缩短显著相关,约65%的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呈现B7-H3高表达。目前全球尚无B7-H3靶向ADC获批上市。

诺诚健华在研管线,来源:公司2024年财报
这一系列转型标志着公司从单一领域深耕迈向多赛道协同发力,持续筑牢研发壁垒,为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1、诺诚健华官网、财报
2、开源证券
3、《手握超60亿现金的诺诚健华,“十亿爆款”之后还有杀手锏》,药渡Daily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