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辉瑞、迈兰官宣联姻!被外资“围攻”的5000亿中国仿制药市场要变天?


整理丨毛三

昨日,辉瑞正式宣布与仿制药巨头Mylan达成最终协议,公司旗下非专利药品牌和仿制药实体普强(Upjohn)将与Mylan合并,创建一家新的全球制药公司。

传闻终于落实。此前,据多家媒体报道,辉瑞普强(Pfizer Upjohn)确定将剥离其已过专利期产品线,包括立普妥、络活喜、西乐葆、乐瑞卡、左络复、怡诺思、卓乐定等多个王牌明星产品在内,或将采取整体打包出售的方式。

Mylan成为最终买主或并不意外。从前期消息来看,辉瑞普强的目标买家大概率将为全球Top5的仿制药企业,随后有人士分析指出,“梯瓦目前仍背负着收购艾尔建仿制药的巨额债务,山德士承接着诺华国企专利药,动力不大,最有可能的购买方将是在全球销售超过7500种产品的Mylan。”

根据最终协议来,两大全球巨头的联姻交易预计于2020年中完成,其中辉瑞老股东将拥有57%股权,其余43%为Mylan老股东。新公司也将重新命名,总部设在美国,全球三大中心为美国匹茨堡、上海、印度海得拉巴。

不过业界现更为关心的是,Mylan会不会借此交易机会进入中国市场?毕竟在国内市场,其此次收购的立普妥、络活喜、西乐葆等过专利期药物多年来依旧保持着强劲增长。

其实,在“4+7”政策的价量双杀之下,一方面“裁老药、移新药”已成为跨国巨头应对专利悬崖的主流抉择,另一方面,以Mylan为代表的接盘者,却在中国仿制药市场的变革中,看到了巨大的机会。

01、跨国药企疯狂“卖卖卖”为哪般?

“卖老移新”的,远不止辉瑞。

7月9日,葛兰素史克(GSK)宣布拟以2.5亿元向复星医药旗下子公司重庆药友出售其苏州工厂及知名品牌“贺普丁”100%股权。

“此次转让旨在整合GSK的供应链网络,使可以在中国更关注创新药物和疫苗。”在向员工宣布消息的同时,GSK新兴市场高级副总裁暨中国代理总经理 Fabio Landazabal明确了这一目标。

作为收购方,复兴医药集团将在股权转让后持有拉米夫定片(规格:0.1g,商品名:贺普丁)的药品注册批件及其生产设施的生产许可证、GMP证书等。而这款乙肝明星药物已在我国畅销20年,曾一度创下3年销售额增长30亿元的巅峰记录。

当然,在中国乙肝用药市场,首批“4+7”带量采购中恩替卡韦降价90%中标所带来的冲击,也被认为是GSK此次出售的重要原因。

礼来制药亦有“出售过期专利药业务,以更快推进其他产品的研发及上市”的消息传出。

4月23日,礼来正式宣布与中国亿腾医药签署协议,向后者出售旗下抗生素产品希刻劳(药品名:头孢克洛胶囊)和稳可信(药品名: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在中国大陆的权利,以及位于苏州的希刻劳生产工厂。

希刻劳和稳可信是礼来抗感染产品管线的老牌产品,分别于1993年和1996年进入中国。此次交易,则意味着其将剥离在中国市场活跃超过20年的抗生素成熟产品线。

其实早在2018年11月,礼来还传出准备出售中国区中枢神经领域业务,该业务包括百优解、再普乐等多个已经过专利期产品。

同在那一个月,罗氏将治疗乙肝和丙肝的长效干扰素派罗欣的中国大陆地区独家销售、市场推广权授予给了歌礼制药,将成熟非核心业务产品的销售权剥离。

再往前,2018年5月阿斯利康以5.46亿美元的价格向绿叶制药出售了抗精神病药物思瑞康(富马酸喹硫平片)的权益,该药物2001年在中国上市,曾是阿斯利康旗下畅销药物之一,但由于专利到期,其销售额也正在下滑。

如此来看,剥离过专利资产已成为跨国药企的一贯策略。阿斯利康CEO Pasca曾公开评价表示,“制药巨头间剥离相对较弱的业务、加强优势产品线有利于公司的发展。”

安永在2019年发布的首份医药行业研究报告《中国医药改革背景下,跨国药企的战略应对》中,将跨国药企的剥离方式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正是上述例举的“通过资产的商业转让,将商业风险进行剥离”。

安永在研报中指出,“4+7”政策的落地加速了跨国药企的剥离进程。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推进,以及市场洗牌的愈演愈烈,或许还会有更多的跨国药企选择将过专利期的成熟产品剥离。

而这背后的中国仿制药市场,无疑正处于变革前夜。

02、外资仿制药企“围攻”中国市场

在跨国药企“卖卖卖”的另一端,“接盘”药企也早已纷纷摩拳擦掌,对中国仿制药市场虎视眈眈。正如Mylan此次并购,就被认为是把辉瑞普强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滩头阵地。

此前,由于中国市场尚未自发形成“专利悬崖”,跨国药企的原研药即使过了专利期仍可在中国保持较大的溢价。安永研报显示,中国药品市场上过专利期的品种占整体的80%甚至更高,且这些品种的主要市场份额基本由跨国药企所占据。

“4+7”带量采购加速了“专利悬崖”的到来,跨国药企在华“超国民”地位失去,虚高的药价显然已难以维持。被仿制药围攻的跨国药企,也就越来越多地选择了剥离权益。

由于战略决策和运营成本的差异,CSO企业无疑成为跨国药企的接盘主力。

兴业证券认为,相较于传统的代理模式,目前CSO更多反客为主,加强对产品的控制权,将产品转化为自有品种。而通过权益的买断,CSO企业可实现对产品的全面掌控,能够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从而销售积极性等更高。

拿接手礼来抗感染产品管线的亿腾医药来说,其就相当于直接买断了礼来希刻劳和稳可信,将其转化为自身产品。而这家成立于2001年的香港医药公司,与跨国药企签订放入独家药品分销协议已超20个。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除了跨国药企“接盘者”的大举进攻,“印度药企入华,抢占仿制药市场”的消息也已甚嚣尘上。更有传闻指出,印度仿制药企准备参与“4+7”竞标,药价可能在中标价格的基础上再降20%-30%。

7月16日,印度制药巨头西普拉欧洲分公司CiplaEU率先宣布了将在华成立分公司,该分公司将与江苏创诺制药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共同投资3000万美金,专注于呼吸领域产品。

一夜之间,似乎所有的仿制药企都瞄向了中国市场。根据E药经理人的一项进口仿制药申报统计,目前中国仿制药市场进口申报的主要来自三大力量,一是跨国药企旗下仿制药子公司,诺华旗下山德士为典型代表;二是印度、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的仿制药企业,其中印度的企业以阿拉宾度、印度瑞迪和印度太阳等为主;三则是国内企业的引进项目。

目前来看,跨国药企已纷纷将过专利期产品抛向大幅降价的悬崖,印度药也有望入华,越来越多外资力量已参与进中国市场。伴随着博弈与厮杀,中国仿制药价格也将随之持续下降,新一轮市场洗牌或在即。

而战场硝烟弥漫,国内药企的生存也将更为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