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控费与集采双重压力下,绿叶制药能否凭借新药突围?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绿叶制药的1类创新药盐酸托鲁地文拉法辛缓释片(商品名:若欣林)用于治疗抑郁症。2019年以来,在医保控费与集采的双重打击下,绿叶制药营收连年下滑,2021年更是止盈转亏,净利润-1.344亿元。公司股价从2021年初最高价7港元,跌至2港元。然而,在业绩持续低迷的同时,连续多款创新药接力获批。随着新利润增长点的不断出现,绿叶制药有望触底回升,进入新的业绩增长期。

作者:陈正青

首创抗抑郁药,搅动新市场格局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全球发病率大幅增加25%,其中隔离在家的居民,就有接近1/3的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失眠以及急性应激反应,有超过10%的人,在疫情发生之后都未能完全恢复正常。根据《2022年中国抑郁症蓝皮书》,中国有高达9500万抑郁症患者,平均每14个人中就有一人患有抑郁症,每年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40%患有抑郁症。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心理问题重视程度提高,人们对抑郁症的认知越来越深,对抗抑郁药的了解也逐渐增强,与之对应的我国抗抑郁药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

根据华经产业研究数据,2020年我国抗抑郁药物的市场规模为109.4亿元,增长率为16.01%。同时,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2018—2022年,该市场规模将保持12.7%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于2022年达到184.1亿元。

目前,国内市场抗抑郁药物超过30种。其中,SSRI(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和SNRI(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几乎占据了全部抗抑郁药市场。

然而,当前国内抗抑郁药物仍以老药为主,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文拉法辛三者占到一半的市场规模,后两者原研药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获批。这些抗抑郁药物存在一定生理或心理上的副作用,极大地限制了它们的临床研究和广泛应用,并且仍然有很大部分患者对现有疗法产生抗性。

因此,市场亟待新的抗抑郁药品出现。

此次绿叶制药获批的若欣林,是一款5-HT、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三重再摄取抑制剂。相比双重再摄取抑制剂,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快感缺失现象、认知能力以及性功能,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用于治疗抑郁症的化药1类创新药。

全新的作用机制,不仅让患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也让若欣林有望打破当前抗抑郁市场以老药、仿制药为主的市场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抗抑郁药物研发方面,除绿叶制药外,还有13个药品处于获批临床及以上阶段,涉及天力士、石药集团、恩华药业、广为医药等十余家企业。

1111
此外,强生研发的盐酸艾司氯胺酮鼻喷雾剂(esketamine、Spravato),于2019年3月获FDA批准上市,今年1月在中国递交上市申请并获受理。这款创新药有别于已有抑郁症疗法大多通过作用于血清素信号网络,它通过调节谷氨酸受体功能,帮助修复抑郁症患者大脑细胞的神经连接,成为首个FDA批准的在24小时内显示减轻抑郁症状的药物。随着绿叶制药若欣林上市,以及越来越多的抗抑郁创新药获批,国内抗抑郁药物市场格局或将迎来重新洗牌。

核心产品低迷,业绩陷入低谷
绿叶制药成立于1994年,前期主要生产仿制药,之后布局创新制剂及创新药,覆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心血管、消化与代谢等疾病领域。公司产品组合超过30种产品,覆盖中国、美国、欧洲及日本在内等全球80个以上国家及地区。
222
资料显示,从2014年香港上市至2019年,绿叶制药的营收和净利润都保持了正向增长之势。但2020年之后,营收连续下滑,净利润暴跌,2020年及2021年,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49.39%及119.02%。根据最新的2022年中期业绩,绿叶制药实现收入28.51亿元,同比下降3.42%;净利润2.97亿元,同比下降23.17%。

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核心产品受医保控费及集采降价影响,利润大幅下降。

力扑素、思瑞康、血脂康和贝希都曾是绿叶制药年销售额超10亿的核心大单品。以力扑素为例,该产品曾一度为公司贡献逾四成的销售收入,多年占据紫杉醇市场份额第一。2020年10月,力扑素降价67%后进入新版国家医保目录乙类范围。作为一款老药,进入医保放量效果显然无法弥补降价带来的销售额下滑,直接导致公司营收大幅下降。

除了力扑素,贝希作为热门品种阿卡波糖于2020年1月被纳入第二批国采,市场价为43元的贝希报价9.6元,降幅接近78%;思瑞康于2020年8月被纳入第三批国采范围,绿叶制药的原研药未中标,被仿制药抢占院内市场。

所幸血脂康作为独家中成药,不会参与集采,在绿叶制药其他核心产品收入下滑之时,保持高速增长。2019年,绿叶制药将血脂康的商业化权益授予阿斯利康,促成了首个跨国药企在中国的中成药BD合作。

仿制药方面,在2020—2021年举行的第三轮、第四轮国采中,绿叶制药共有6个仿制药品种以约60%的降幅中标,进一步压缩了公司利润空间。在营收下降的同时,绿叶制药的各项成本支出却没有减少。2022年上半年,销售费用8.38亿元,同比增加8.75%;财务费用2.14亿元,同比增加9.25%;其他费用4.99亿元,同比增加31.49%。综合来看,绿叶制药老产品基本都已纳入医保或集采,可谓“利空出尽”,业务基本盘也已稳固,但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则需要看新产品的表现。

重磅新药陆续获批,在研管线进度领先
新产品方面,除了上文提到的抗抑郁新药若欣林,绿叶制药去年还有3款重磅产品获批。2021年1月,瑞欣妥(注射用利培酮微球(II))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各种精神病性状态的明显的阳性症状和明显的阴性症状,可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该产品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开展全球注册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微球制剂。2021年12月,瑞欣妥在进入医保目录后放量显著,新开发医院数量120家、治疗患者超2000名。

同月,金斯明(利斯的明透皮贴剂)在中国上市,用于治疗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轻、中度痴呆症。该产品自上市以来,已迅速在全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对外授权;在国内,绿叶制药与金赛药业达成协议,授予其独家商业化权利,授权总金额最高达2.16亿元人民币。

2021年5月,绿叶制药控股子公司博安生物开发博优诺(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获批,用于治疗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和转移性结直肠癌。

作为国内第三款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博安生物迅速开展商业化,接连获批原研药在国内的多个适应症,与阿斯利康在部分县域市场开展合作,通过自有团队覆盖近30家省份的800多家医疗机构。

目前,国内已有近10款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博优诺在去年实际销售的8个月时间里实现1.58亿元销售收入,今年上半年实现2.2亿元销售收入,成绩相当可观。

在研产品方面,截至2022年6月30日,绿叶制药拥有32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在研产品,包括13种肿瘤产品、12种中枢神经系统产品及7种其他产品。

333
研发管线中9个项目处在新药上市评审阶段、9个项目处在III期/关键性试验/新药上市申请(NDA)准备阶段。对于后续的新品接力,绿叶制药预计将在2024年之前,于中、美、欧市场推动共10款新产品的陆续上市。其中不乏不少有竞争力的品种:戈舍瑞林缓释微球(LY01005) 的前列腺癌和乳腺癌两项适应症均在中国处于NDA阶段,其对标的产品戈舍瑞林植入体2021年在中国销售收入约32.6亿元;

芦比替定(LY01017)为近25年来首个获得FDA批准的用于治疗复发性小细胞肺癌的新分子实体,现作为临床急需药品落地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区;

地舒单抗注射液 (BA6101)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有潜力成为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Prolia生物类似药。

随着更多创新药的密集上市,绿叶制药有望迎来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此外,今年5月,香港联交所已确认绿叶制药对分拆博安生物上市的申请。分拆将使博安生物直通资本市场,无需依赖绿叶制药进行融资,为其现有业务及未来扩张提供资金,绿叶制药的净利润也将更好看。

结  语
核心产品竞争加剧,医保和集采降价让主力产品利润缩水,资本市场股价低迷。绿叶制药正在经历的一切就是当前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的缩影。寒冬之下,绿叶制药正在凭借不断兑现的创新价值回报,穿越周期,走出低谷。参考资料:

1. 绿叶制药官网、半年报、年报

2. 《绿叶制药(2186.HK)发布2022中期业绩,三个问题待厘清》,金融界,2022-08-30

3.《坐拥3.5亿患者——100亿抗抑郁药物赛道盘点》 E药学苑,2022-10-27

4.《2021年成绩单发榜,绿叶制药还能逆袭吗》,金融界,2022-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