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迅:中国医药创新的关键在于打破昨天的逻辑 | 贝壳大学四周年系列


整理丨毛三

上世纪末比尔·盖茨曾预言,“21世纪是生物医药的世纪,下一位世界首富将出现在生物学领域。”

如今,世界首富是否会在生物医药领域诞生还有待时间验证,但近年来伴随着政策、人才和资本的多重推动,中国创新生物药的大幕无疑已经拉开。而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创新变革的背后,医药产业的发展逻辑和游戏规则也正悄然改变。

医药研发与投资趋势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目前国内外医药创新发展现状如何?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医药创新又有哪些影响?针对这些问题,7月8日,贝壳大学四周年系列之对话导师的第一期活动邀请了贝壳大学名誉校长、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副校长、原国家新药咨询委员朱迅教授做了《后疫情时代中国医药创新趋势及投融资策略分析》的主题分享。

朱迅表示,医药游戏规则的变化在于,传统知名制药企业正面临着巨大挑战,而新型创业公司的时代已经到来。在他看来,“在充满机会的年代,最大的机会不是机会本身,而是打破昨天的逻辑。”

以下为分享内容的整理。

1、转型与重构:中国医药的游戏规则已改变

刚开场,朱迅便抛出了一组颇具深刻意义的市值对比图:

朱迅:中国医药创新的关键在于打破昨天的逻辑(修改)528

图片来源:伊洛

以上左图“2020年6月24日A股前13大市值公司情况”显示,彼时市值向5000亿挺进的恒瑞在A股已排在第11位,而在2013年左右,包括恒瑞在内的整体医药板块的市值其实还很小。

而从右图“2013年A股医药板块前十大市值公司在2020年6月的表现”可以发现,2013年市值前十的医药公司到2020年已有4家市值缩水,尽管市值增长的有6家但大多数的复合增长率并不高,而其中唯有恒瑞市值大涨了1264%。

这背后寓意着什么?为得出进一步结论,朱迅再次给出了8家医药公司的市值(截至2019年10月25日)对比图如下:

朱迅:中国医药创新的关键在于打破昨天的逻辑(修改)800

在这8家公司中,信立泰、哈药股份、华北制药、海正药业、恒瑞医药可谓传统知名公司,其中前4家公司市值约在100-200亿上下,唯有恒瑞市值达3871亿;另外信达生物、微芯生物和贝达药业算是中国创新药领域比较有影响力的公司,其市值基本在200-300亿左右。

而结合当下最新走势,恒瑞市值已一路向上冲破5000亿,三家创新药公司股价也可谓持续上升,其中信达生物和贝达药业的股价相较去年11月更是翻倍增长,而信立泰和哈药从去年10月到今年6月股价基本在原地徘徊,哈药甚至还出现了市值下降趋势。

这里可以看出的趋势是:一方面我国生物医药的大幕正在拉开,但另一方面医药的游戏规则也已发生了变化,传统知名的制药企业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而新型的创业公司的时代已经到来。

那么这背后,医药公司发展的逻辑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实际上,早在2008年朱迅就曾提出,当时中国医药企业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销售能力的强弱,中国医药企业由销售能力竞争转向产品研发竞争,还有5-10年的路程。

5年后的确来到了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恒瑞正是在2013年从300亿的市值开始和中国传统的制药企业分道扬镳。为进一步揭示这背后医药公司发展逻辑的变化,朱迅又抛出“医药企业在CDE申报的临床试验登记数量的排行”数据。从下图可以看出,恒瑞目前以350个临床试验品种的绝对优势遥遥领先,且其在2018年同样也是排在的首位。

朱迅:中国医药创新的关键在于打破昨天的逻辑(修改)1397

这其实就是未来医药产业发展的背后逻辑:由销售能力的竞争转向产品研发的竞争。而在朱迅看来,这不仅是一次局部或者阶段性调整,而是一场全方位的“重构”:

朱迅:中国医药创新的关键在于打破昨天的逻辑(修改)1474

诚然,医药产业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对于当下现状,朱迅改编了一句德鲁克的名言,“在充满机会的年代,最大的机会不是机会本身,而是打破昨天的逻辑。”

“众多生活在昨天的逻辑之中的医药企业,即使赢了所有的对手,也一定会输给时代,”他进一步表示,其实淘汰他们的也并不是时代,而是他们没有想明白明天的逻辑。

2、创新药好比4×400米的“混合泳”接力
在朱迅看来,健康新挑战、疾病谱发生重大变化、研发投入产出的反“摩尔定律”、CROs的完善及资本的推手、研发模式的变革等现状和趋势将演变出未来医药行业新的逻辑。

首先这次疫情便是健康新挑战的一个明显例子,它进一步推动了医药创新向预防性、预测性、个体化、参与性、精准医疗的“5P”模式迈进。此外,人类寿命的增加、医学科学的进展、新型传染病的层出不穷等,也使得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健康新挑战成为目前地球上唯一无法用钱满足的刚性需求。

疾病谱发生的变化也是有目共睹。从下图可以看出,美国65岁以上的死亡率除了阿尔茨海默病和巴金森氏病、以及意外死亡在增加外,心脏病、癌症等导致的死亡率都在下降。除了这一趋势外,目前疾病谱发生的重大变化还包括肿瘤年轻化/慢性化、疾病复杂化对药物提出的新要求、新靶点不断揭示,新技术层出不穷,选择更加困难等等。

朱迅:中国医药创新的关键在于打破昨天的逻辑(修改)2039

而在研发模式变革的趋势中,由Startup公司变成Big pharma也越来越困难。针对此,朱迅在去年提出了VICP(VC+IP+CROs+Pharma)模式,也就是以知识产权为核心,通过VC投资和CRO服务创新,由Startup创新型公司来做临床前和早期的试验,后续更复杂的试验和商业推广可由pharma这种大的制药企业来完成。

至于创新药的技术前景,朱迅认为接下来疾病领域、靶点、药物类别等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具体来说将呈现以下一些重要趋势:

朱迅:中国医药创新的关键在于打破昨天的逻辑(修改)2270

“如果说20世纪创新药的三家马车是组合化学、HTP(高通量筛选)和生物技术,那么我认为未来新药研发新的三驾马车是结构生物学/组学、大数据/AI和基因编辑/蛋白质工程。”朱迅表示。

当然,创新药涉及的问题十分复杂,好比4×400米的混合泳接力,既需要能力,又需要毅力,还需要耐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运气。

3、中国药品研发走向:赛道拥挤,那就换道超车

在该模块分享的开始,朱迅给出的依旧是一张信息量丰富的图表(如下)。先看左侧美国的药品结构图,可以看出美国品牌药的处方量只占全部处方的11%,销售额占了74%,仿制药占了所有处方量的89%,但销售额却只占了26%。中间曲线则反映的是药价指数,可以看出2008 —— 2017十年间,品牌药和专利药这些年的价格指数上涨了208%,仿制药的价格却下降了74%。

 朱迅:中国医药创新的关键在于打破昨天的逻辑(修改)2632

“中国仿制药的处方量占比可能比美国高一点,而我们在销售额方面可能占了85%以上。”朱迅感慨。结合当下这一现状及未来趋势,他将中国新药研发的走向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0版——单纯仿制 --便宜的、高质量的仿制药

这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仍会是中国制药企业的主体。不过仿制药已经变得更难做了,如硫酸氢碌吡格雷片(75mg)4+7的价格在第一轮带量采购中的价格是3.18/片,但新一轮实际已经降到2.44元,信立泰也经历了由中标到出局。

“仿制药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只是大多数人没有想到过去的这么快。”朱迅强调。

那如何做出来便宜高质量的仿制药?实际传统药企仍需将主要精力和资源放在仿制药及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上(剩者为王),此外攻克原研药的技术门槛,开发差异化产品、布局自己的技术平台等,同时联大靠强、开辟海外市场等等都成为仿制药能够胜出的一些关键因素。

2.0版——Me too、Me better --及时地、经济地获得当前最新、最好的药
“90分的创新药一定竞争不过85分得仿制药。”朱迅认为,这类药物获批时间能否先于仿制药4-6年,能够具备差异化或价格优势,将变得至关重要。

不过从当下这一领域来看,目前国内同靶点竞争可谓非常明显,几乎每个热门抗体都有大量企业布局。以PD-1/PD-L1为例,截止2020年5月30日,国内药企申报的PD-1/PD-L1类抗体累计已达55款,其中单抗42款、双抗13款,而后面还有几十款在路上。

 3.0版——自主创新,与海外同步发展--创新药物满足当前未满足的临床需要
既然前面赛道已经堵满了,那是否能够切换赛场,发挥后发优势,换道超车?在朱迅看来,3.0版药物后续的确存在一些机会,但这只是少数人的游戏,一句话总结便是,“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总得来说,以上三大方向的背后,实际是医药生态圈的深林法则。每家企业、每个创业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考量路径,考虑科学的合理性、技术的可及性、法规的可接受性、专利的可保护性、市场的竞争能力、团队的可实现性等等。

“创新药的研发是不确定事件,那么对不确定事件要有底层的思考方式,包括案例、本质、模型等的思维方式。”朱迅表示。

最后他谈到,“目前很多传统的制药企业确实都很焦虑,创业者和投资者同样焦虑,怎么在焦虑中不断优化,从平凡到优秀再到卓越,是我们每个医药人都应该孜孜以求的目标。”

微信图片_20200716171208